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让高新区成为科技型企业栖息地7月2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在介绍《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时表示,要让高新区成为科技型企业的栖息地,用更好的服务帮助企业更快成长。徐南平介绍,《意见》最大的亮点是国家对高新区在新的时代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新的定位。“这次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高新区要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这是给高新区在新时代的新定位,也是高新区未来的历史性责任,要承担起为国家创新发展探路、高质量发展探路的重大责任。”徐南平表示,“今后高新区发展得好不好,就看两个指标:创新驱动是否能够作示范,一个地区的高新区是不是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做得最好,能够有别人学习的经验和模式;在高质量发展上,是不是走在前列,这是判断高新区做得好与不好的一个根本性指标。”“高新区在体制机制上的探索是最大的贡献之一,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从经济角度来说,国家高新区从无到有,2019年国家高新区的GDP占全国GDP的12.3%,税收大概占11.8%,成为国家整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战略支撑。”徐南平说。徐南平用3个关键词概括国家高新区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高新区是创新高地。从创新投入看,2019年国家高新区的企业研发支出8259亿元,占全国企业整体研发投入的一半。从创新产出来说,2019年国家高新区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国的37.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44.7%,每1万名从业人员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88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3倍。高新区也是产业高地。国家高新区集聚了高新技术企业8.1万家,占全国的35.9%;科技型中小企业5.1万家,占全国的33.6%。国家高新区共有国内外上市企业1476家,其中,中小板308家,创业板428家,科创板53家。科创板中的高新区上市企业占全国的75.7%。国家高新区涌现出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区还培育出世界级的产业集群。高新区还是人才高地。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约2213万人,其中大专学历占到59%,本科以上学历占到38%。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约为822人/年。这意味着1万人中有800多名研发人员,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8倍,人才高度集聚。对于新冠肺炎疫情会否对高新区发展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徐南平表示,高新区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抗风险能力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高新区逆势增长,这次疫情期间,高新区凭借科技创新能力,表现出很强的抗风险能力。“今年5月份,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3.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工业总产值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这两个主要指标和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出口总额3190亿元,同比增长13.7%,净利润1908亿元,同比增长8.4%。”徐南平说,从两位数增长的数字可以看出,高新区抗风险能力非常强,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记者 佘惠敏)
2020-07-24
“高新区一定要成为科技型企业的栖息地”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国家高新区经过3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7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就《意见》内容进行解读。赋予国家高新区新使命和新定位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立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也就是中关村的前身,拉开了我国建设国家高新区的序幕。3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到2019年,总数已达169家。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认为,《意见》最大的亮点是国家对高新区赋予了新使命和新定位。《意见》明确提出,国家高新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具体举措都是围绕这两个定位制定的。徐南平指出,过去高新区主要是集聚产业资源,北京中关村集聚了很多科教资源。其他高新区也要做到这样,如果科教资源不能充分集中,就不能成为高新区。同时,要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重点任务。高新区一定要成为科技型企业的栖息地,一定要成为科技型企业最佳的聚集地。此外,要突出产业迈向中高端。这是我国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提升产业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任务。徐南平强调,未来高新区的发展一定要把改革、开放、创新坚持好,突出改革开放创新。而高新区的发展也必须是高质量的发展,标准和底线一定是绿色发展。“我国不同区域都要建高新区,指标不能都一样,有世界园区还有特色园区,同时还要有进有出。”徐南平说。国家高新区已成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徐南平指出,高新区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国家高新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坚持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坚持改革开放,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点。“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这三个关键词体现了国家高新区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作为创新高地,2019年国家高新区的企业研发支出是8259亿元,占全国企业总投入的50%。高新区生产总值比例占到6.8%,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1倍。2019年国家高新区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占全国的37.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44.7%。每1万人从业人员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88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3倍。作为产业高地,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国家高新区企业8.1万家,占全国的35.9%。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5.1万家,占全国的33.6%。共有国内外上市企业1476家。作为人才高地,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约为2213万人,其中大专学历占到59%,本科以上学历占到38%,每万名从业人员中有800多名研发人员,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8倍。徐南平表示,国家高新区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这在危机期间更为突出,“2008年金融危机时高新区就逆势增长;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新区也表现出逆势增长势头,凭借科技创新能力,表现出很强的抗风险能力”。今年5月,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3.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出口总量是3190亿元,同比增长13.7%,净利润1908亿元,同比增长8.4%。“从这个两位数增长的数字可以看出高新区抗风险能力是非常强的,并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在徐南平看来,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面旗帜,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阵地,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了丰富的经验。(记者 张亚雄)
2020-07-24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国家高新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对示范引领更大力度改革开放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促进“双创”和大学毕业生就业。会议指出,要在国家高新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相关改革试点政策,加强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放宽海外人才长期多次签证、居留许可等规定。受访专家表示,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国家高新区,一度是拉动各地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高新区遭遇了如何强化自身示范引领作用的难题,再度改革势在必行。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家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完善,创新与产业发展功能齐备,且资源配置效率高,如果能在这里复制推广相关改革试点政策,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国家高新区再改革诚如陈鸿宇所言,尽管国家高新区范围不大,但无论税收还是就业均影响力较大。建设国家高新区,已然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国家高新区历经30多年发展,总数已达169家,已成为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2019年,国家高新区实现GDP 12.2万亿元、营业收入38.3万亿元、工业总产值24.8万亿元、上缴税额1.9万亿元,以占全国0.1%的面积,贡献了全国12%的GDP和税收。在陈鸿宇看来,随着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高新区也遇到了体制机制等问题,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关键时刻,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来推动国家高新区的再一次改革。“赋予国家高新区相关经济管理权限恰好就是这个突破口和抓手。”陈鸿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使命并非创造GDP,而是探索改革开放经验,如果能将相关试点政策在国家高新区内复制推广,势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容易形成一种示范带动效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注意到,科技部火炬中心此前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高新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也提出,要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中的核心载体作用,这与本次国务院常务会提出的促进“双创”和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谋而合。国家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认为,人是决定一切的因素,没有人就谈不上发展。受疫情影响,今年就业压力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六稳”“六保”中的重要内容。“新经济首先源自创新、创业,国家高新区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上下功夫,等于是在为高新区的产业赋能。”王国文直言。国际协作保产业链、供应链7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指出,要加大国家高新区开放力度,鼓励与国外园区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更好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鼓励商业银行在国家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高新区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王国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关乎企业生产稳定和长远发展,是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的关键之举。“国家高新区实际上是产业集群,保产业链、供应链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供应链成本,园区要发展必须与境外园区实现协作。”王国文说,产业链、供应链是一种依存关系,中国当前的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必须要与上游的研发合作。所以保产业链、供应链绝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而应该加强国际协作,共同应对挑战。以广州高新区为例,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在疫情期间出台“六稳”“六保”系列工作方案,其中“禾雀花”工程就旨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广州高新区的相关部门联合该区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国际合作机构等成立了抗疫物资出口联盟,为会员企业拓宽了出口渠道,架起对接海外防疫需求桥梁,推动生产、外贸、物流、电商企业信息共享。“国务院常务会提出鼓励与国外园区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王国文表示,此前中国通过积极承接跨国公司生产环节转移,大力发展以外资为主导、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出口大国。王国文认为,供应链的主体仍然在中国,中国制造仍然占整个全球制造的35%左右,同时,汽车、手机和奢侈品等中国还占有30%的消费市场。只要抓住机会合理布局供应链,一定可以巩固中国制造优势、把握发展先机。(李振)
2020-07-02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国家高新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在国家高新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相关改革试点政策,加强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特点是开放政策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和“排头兵”,为政策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在国家高新区内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有助于高新区与国际接轨,丰富高新区的功能和定位。”有利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会议指出,国家高新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对示范引领更大力度改革开放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促进“双创”和大学毕业生就业。要放宽海外人才长期多次签证、居留许可等规定。根据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全国共建设169家园区,覆盖30个省级行政区、163个城市,高新区GDP总量占到全国的12.3%,成为引领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板块。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高新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中的核心载体作用,落实完善各项创业扶持政策。该《通知》明确指出,国家高新区要落实和完善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发挥孵化器、众创空间、“双创”示范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的作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门槛,开辟通道,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白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家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而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在于人才,所以,高新区要通过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的政策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甚至吸引海外人才入园,在国家科技创新方面发挥更好的引领作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颜振军指出,高新区建立的初衷就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高新区未来的发展一定要围绕这一主题。高新区需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定位和价值,释放出聚集的效应,“这种聚集效应一方面是对创业公司而言,一方面是对外部客户和资源而言,这种效应能够降低交易成本,而这也是高新区发挥作用的关键”。加大国家高新区开放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在国家高新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相关改革试点政策,加强创新政策先行先试。要加大国家高新区开放力度,鼓励与国外园区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更好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要鼓励商业银行在国家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高新区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商务部2019年7月曾公布,近年来,以国务院发函等方式集中复制推广的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共五批、合计106项;由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总结印发供各地借鉴的“最佳实践案例”共三批、合计43个;各部门自行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53项。累计来看,自贸试验区形成的202项制度创新成果得以复制推广。从试点经验产生的领域、类型和效果看,投资便利化涉及81项,贸易便利化64项,金融开放创新23项,事中事后监管34项。在白明看来,鼓励国家高新区与国外园区开展合作,需要进一步学习、借鉴自贸试验区的相关经验。“包括与海外园区的合作,多年来已经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这些成熟的经验和做法都可以被借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我国一些高新区在和国外园区开展合作交流方面,已取得一些成绩。2016年,成都高新区与享有法国“硅谷”之称的索菲亚科技园签订合作协议,结为“姊妹园区”,索菲亚中国创新中心落户成都高新区。欧洲排名第一创业加速器SBC也进驻中国落定成都,SBC瞄准的正是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主导产业方向。深圳高新区更是自2004年就开始利用园区优势,通过两免、三减半的方式吸引境外机构、境外园区管理机构及境外科技商务机构到深圳进行相应的合作,通过搭建的商务平台前后引进了45个国家的82家园区。拓展740多个境外项目落地,引进境外相应的技术转移349个,同时,商务平台推动深圳企业走出去,前后有1千多家企业,在海外举行了2千多场活动。(张怀水)
2020-07-02
提交选址计划
需求分类
土地
厂房
仓库
写字楼
注册公司&税收优惠
商铺&品牌拓展
其他
意向区域
计划描述
企业名称
企业地区
注册资本
预计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