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网 产业园区网
产业园区网
  • 湖北利川经济开发区

    湖北-恩施-利川市

    货运站距离:距离恩施站71公里 高铁距离:距离利川站2公里 港口距离:本市无港口 机场距离:距离恩施许家坪机场68公里 区位介绍:开发区地处湖北西陲,东连恩施、宜昌边陲,西与重庆万州、黔江等市毗邻,是连接东西部的桥梁,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即将建成通车,交通条件便利。 公路运输:国道:209国道、318国道 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 铁路运输:铁道线路:宜万铁路 火车站:恩施站 园区周边房价:4838.0 元/㎡ 两居室租金:670.0 元/月 本市住房均价:5756.0 元/㎡ 园区生活配套:医院、学校、超市、便利店、食堂餐厅、图书馆、网吧、银行ATM、菜场、健身房、汽车维修、宠物店、家政服务、快递点、理发店、酒吧、咖啡馆、公交站一应俱全 居住环境:区内生活配套设施完善,绿化率较高,交通便捷,物业服务周到。 商业环境:区内路、水、电、气、通讯、光纤、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完备。 区内有地价评估事务所、房地产价格评估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保险公司等中介机构。 超市:1.土家特味便民饭点 2.珑澄便利店 3.左邻右舍 4.百姓乐超市 5.百姓乐便利店 6.天天乐购物超市 百货商场:1.VERAYANG·艺术生活馆 2.名汇奥特莱斯 3.新世纪百货(东城路) 酒店商务:1.半岛丽景酒店 2.利鑫商务宾馆 3.东南酒店 4.利川天街豪华酒店公寓 休闲娱乐:1.滨江公园 医疗:1.恩施州中心医院附属利川东方和谐医院 2.东城卫生院 教育:1.城南小学 2.乐成幼儿园 3.读嘉幼儿园 4.利川市蓝天跨世纪幼儿园

  • 安徽定远工业园区

    安徽-滁州-定远县

    货运站距离: - 高铁距离: - 港口距离: - 机场距离: - 区位介绍: - 公路运输: - 铁路运输: - 园区周边房价: - 元/㎡ 两居室租金: - 元/月 本市住房均价: - 元/㎡ 园区生活配套: - 居住环境: - 商业环境: - 超市: - 百货商场: - 酒店商务: - 休闲娱乐: - 医疗: - 教育: -

  • 扬州广陵产业园

    江苏-扬州-广陵区

    扬州广陵产业园创建于2002年8月,作为"广陵新城"开发的启动区,经过近年的开发建设,如今已成为江苏沿江开发区中引人注目的新星。建园以来,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二百多家企业在此落户,投资10多亿美元,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年攀升。    园区简介    扬州东部充满着机遇,广陵新城正蓄势待发。园区总面积29平方公里,规划建有液压产业基地、科技孵化园、电子研发中心、中小企业创业园、汽车零件加工区等多个省市级"园中园".园区秉承"生态型、园林化、创新"的诚信品牌,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纷至沓来。一期开发的12平方公里土地上,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精密机械、电子电器为代表的三大产业集群;二期8平方公里正在开发建设中。    园区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国际化管理服务体系,创设了国家级区域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技创业孵化器、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保税仓库、液压系统研发中心和国家级液压系统检测中心。    交通区位    高速公路:扬州境内高速公路路网发达,京沪高速、沪宁高速、宁通高速、沪西高速、沿江高等级公路在园区周边交汇。位于园区境内的"沪西高速广陵互通"工程正在规划建设中。    铁路:园区距宁启铁路枢纽站-----扬州火车客运站仅8公里,距火车货站仅3公里;园区距沪宁铁路枢纽站-----镇江火车站仅一江之隔。    航空:园区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1小时车程,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约3小时车程。规划中的苏中机场距离园区约30公里。    港口:距园区15分钟车程的扬州港为国家一类口岸,万吨级杂货和多功能码头11座,设保税仓库和口岸联检服务机构;位于园区西侧的京杭大运河已完成"三改二"工程,2000吨货可直接在园区靠岸。    主导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    扬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业积聚度较高,是国家科技部命名的"国家火炬计划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已初步形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全市现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200多家,年产值近200亿元,其中整车生产改装企业15家,形成了以乘用车为龙头,商用车(客车、专用车)为特色的产品优势,知名产品有上汽"荣威"轿车、"亚星"客车、汇众"ISTANA"轻型车、中集"通华"专用车和江淮"JAC"轻型车等。扬州汽车零部件企业有着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较强的配套能力,柴油发动机、活塞环、汽车塑料油箱、散热器、气缸套、汽车空调、粉末冶金件、蓄电池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扬州汽车产业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扬州大学设有汽车专业,众多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中等专业人才,同时劳动力成本较低,以客车为例仅为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

  • 南京六合经济开发区

    江苏-南京-六合区

    六合经济开发区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发展于本世纪初,是江苏省首批批准的18个经济开发区之一。随着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加快推进,六合经济开发区将建成为国家级功能区江北新区发展的中心。2012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2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480亿元,目前入园生产性实体企业16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家,包括美国赛莱默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台湾大润发集团、中国化工集团;央企5家,包括中材国际、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建材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橡胶总公司;外资企业30余家。六合经济开发区以江北大道为轴,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东到雍六高速,西至宁启铁路,北接六合新城,南至马汊河,目前已完成近3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随着区委区政府简政强园区政策的不断推进,开发区将向西扩展10平方公里,向东择区域开发50平方公里,届时六合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将近110平方公里。 一、便捷的区位优势 六合是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在地理位置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公路:境内有宁连、宁通、宁淮、雍六等多条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长江大桥、二桥、三桥、四桥、过江隧道,构筑了多渠道、快速化过江通道。 铁路:距南京火车站30分钟车程,宁启高速铁路穿境而过,宁天城际轻轨已全面启动建设,2014年正式运营,将与主城区形成无缝对接。 水路:现有大小码头22座,最大停泊能力达5万吨级;国内最大的内河港口—南京长江新生圩外贸港口仅需25分钟车程。 空运: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50分钟车程,六合机场正在建设之中,距开发区仅5分钟车程。 二、丰富的要素资源 人才创业高地:近年来,六合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人才兴区战略,大力开展招才引智、筑巢引凤计划,实施新兴产业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先后同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建成研究生创业基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 2012年开发区共有12人入选“南京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其中4人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今年上半年已有4人入选“南京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高标准建设的孵化基地、人才公寓已经投入使用,人才创业环境氛围日渐浓厚。 配套设施完善:开发区规划范围内,已基本达到“八通一平”(“八通”指:道路、给水、排水、电、天然气、通讯、网络、有线电视;“一平”指:地貌平整),园区道路“三纵四横”,产业格局分明,开发区环境提升工程和西部片区空间拓展正加快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已成为开发区发展一大亮点。 科教资源富足:南京现有高等院校45所,在校生76万人,各类科研人员70万多人,中科院、工程院院士77人,科研力量强大,产学研孵化、转化迅捷。 用工资源丰富:六合现有常住人口近百万,劳动力资源尤其丰富,特别是区域内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为落户企业提供充足的熟练工人及管理人员。 市场资源广阔:地处长三角都市经济圈核心区内,沪宁杭城市间互动频繁,集聚有3000万人口城市群、2亿人口的大市场,伴随宁、镇、扬一体化城市的打造,未来发展空间广袤、市场广阔,为落户开发区的企业提供得天独厚的市场资源、增添无限潜力。 政务服务高效:随着市、区简政放权强园区政策的落实,将为开发区增添无限活力。开发区将着力打造保姆式的行政服务平台、为客商、落户企业服务的专业平台、以龙池湖为中心的商务活动平台,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 治安环境优质:开发区一贯以优质的治安环境保障企业稳定发展,园区内实施24小时安保巡逻,城管、市容常态化网格化服务监管,构筑立体治安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开发区已基本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制造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各类节能环保设备和新材料生产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开发区先后被江苏省发改委授予“江苏省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省经信委授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示范区”、江苏省商务厅授予“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当前,六合经济开发区紧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导向,力争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与节能环保产业两大新兴产业上再拓展,以期取得新突破。 1、高端装备制造业 结合开发区现有优势,在以机械制造为主的基础上,力求在引进新能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上取得新突破,全力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 汽车及其零部件:坚持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并行发展,结合区域差别发展和自身特点,六合经济开发区汽车整车产业将向特种车辆及新能源整车方向重点前行。目前,特种车辆主要以工程特种车辆南京极东建筑用工程车辆以及南京钢加工程用挖掘机的制造与再制造为主;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与增程式电动汽车,以嘉远电动汽车及相关企业发展为抓手。开发区将以整车特种车辆为线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并注重自身汽车产业链发展,包括云海玻璃,南汽变速箱,同时利用中国橡塑集团南京7425有限公司全力打造车用及航空航天用中国第一大、世界领先的车用软管基地。 新能源装备:包括核电设备、风电设备、太阳能光伏设备等。我们未来将既注重大型发电、能源场站设备的生产制造,也关注应用在楼宇和家庭的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包括太阳能、风能等)。同时以冠城漆包线、中能建集团南京线路器材厂项目建设为契机,开始新能源装备产业的起步,面向全球知名新能源装备生产商进行招商。 2、节能环保产业 目前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以节能环保设备和节能环保材料等为重点的前沿科技领域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节能环保设备:以六合区传统的环保设备制造企业集聚为依托,围绕赛莱默(南京)有限公司、南京科盛环保有限公司、南京贝特环保有限公司、江苏狼博管道制造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公司为核心,集研发、制造、服务为一体,全面提供液体、固体、气体处理、节能设备制造的技术、方案、设备工程服务,努力建成“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区”。 节能环保材料:初步形成以无机非金属、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为重点的节能环保材料产业基地,区域内聚集了中建材、菲时特、恒翔保温、丰彩、彤天科技、天诗科技、鑫溢新材料等一批知名企业。其中,菲时特管业、恒翔保温材料皆为国内名牌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开发区正在加速推进节能材料企业集聚和产业配套,以扬子、巴斯夫等重点企业为依托,结合现有产业基础,面向国内外各类节能环保材料招大引强,紧盯世界500强、央企、行业龙头企业,打造“节能环保材料特色产业领先区”。 展望未来,六合的发展孕育着无限机遇。2013年4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我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规划》要求,南京作为苏南五市中唯一一个跨江城市,主要发展辐射带动苏北、皖北乃至中西部地区的重要门户作用;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文化创意中心、航运物流中心和区域金融商务中心,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软件名城。 六合区作为南京市的北桥头堡、江北新区的重要一极,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六合经济开发区作为六合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将坚持新型工业化不动摇,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对企业创新转型中载体建设、技术创新、高端人才引进、生产要素集聚等方面给予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

  • 江苏海安经济开发区

    江苏-南通-海安县

    到海安投资发展主要有“四大优势”: 第一大优势: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四通八达的快速通道 海安,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隶属江苏省南通市,东临黄海,南望长江,处于江苏沿江和沿海经济带的交汇点,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最早的对外开放县。随着苏通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海安真正融入了上海1.5小时经济圈。海安是上海经济圈中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兴城市,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双百强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海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两条国道经过海安。南北向的204国道、东西向的328国道在海安交汇,将海安与上海、苏南及浙江各大城市紧紧相连。 二是两条高速贯穿海安。南北向的沿海高速与苏通长江大桥相连,到上海车程1.5小时;东西向的江海高速横穿海安,与沿海高速交汇互通,到苏州车程1.5小时,到南京车程2小时。 三是两条铁路穿越海安。南北向的新长铁路、东西向的宁启铁路在海安交汇,海安火车站集客运、货运、机务段、编组站为一体,是江苏省第三大铁路二级编组站。目前沪通铁路已列入规划,设计时速200公里以上,建成通车后,海安到上海的车程仅50分钟。 四是两条运河流经海安。通扬运河、通榆(连申)运河流经海安全境,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通扬运河通航能力达500吨,正改造的通榆(连申)运河航道工程竣工后将达到单船1千吨、船队1万吨的通航能力,相当于京杭大运河的航运能力。 五是两大港口紧靠海安。海安到中国十大港口之一、吞吐量超过亿吨的南通港只有40分钟的车程;到沿海20万吨级天然深水良港——洋口港仅30分钟的车程。目前,海安到洋口港的海洋铁路已全线开工,建成后车程将进一步缩短。另外,在海安周边2小时车程内有7大机场,1.5小时内有5大机场。因此,从整体上讲,海安的交通是“江海河相通,公铁水叠加”,可以承南启北、东联西进,为承接各类高、大、新项目提供便利的条件。 第二大优势:特色鲜明的产业基础,承上启下的配套能力 作为长三角经济圈中的一个新兴工业城市,海安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和较强的配套能力。近年来,海安着力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纺织化纤丝绸三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锻压机械、电梯部件、电力装备(智能电网)、建材机械、纺织、丝绸、化纤、电子、新材料、新能源、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特色经济板块,工业经济始终保持45%以上的增长速度。 第三大优势:基础完备的投资平台,兼容并包的承载功能 海安注重优化县域产业布局,不断加强园区投入,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同时坚持走特色化园区发展之路,在大平台内设立若干特色产业园,努力为各类项目落户提供优质的平台。 海安开发区是经国家发改委核定、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海安东部产业新城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由新加坡苏州工业园的规划设计单位——新加坡邦城公司设计,目前已开发面积35平方公里,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0多亿元。目前,已有进区企业700多家,是江苏省先进开发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在江苏沿海29个开发区中排名第三,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及出口加工区。 海安拥有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和现代纺织三个特色产业园,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 第四大优势:价位合理的商务成本,适宜人居的兴业环境,投资增值的商业宝地 为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海投资兴业,海安始终坚持以提升服务效能为突破,努力打造一流的投资软环境。 一是投资增值宝地。土地供应价格合理,目前我县工业土地挂牌价9.6万元,我们会按照项目的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科技扶持资金,工业土地实际评估值达38万元左右:由于海安是建筑之乡,同时土地承载力好, 综合建筑成本比其他地区低20%左右:随着沪通铁路开工建设,江苏沿海大开发、东部交通枢纽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和土地资源的紧缺性,投资海安项目增值无限。 二是人力资源丰富。海安是“中国教育之乡”,教育事业发达,尤其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独具优势,素有“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看海安”的美誉。全县共有职业学校9所,其中海安双楼职业中学、农业工程学校均为国家级重点职中,每年根据海安产业需要培养高素质技工6000多人。为进一步扩大职教资源优势,我县正在加紧建设苏中职教中心,努力为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适用性的人才。此外,我县还在省外设立了11个劳务基地,通过招工引劳,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 三是政策宽松优惠。在财税政策方面,对于在海投资企业,除享受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外,还可根据项目投资规模、项目质量,享受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奖励;对企业在品牌创建、新品开发、技术改造、上市融资等方面,还给予一定的政府贴息、银行贷款扶持以及适当的奖励。在金融信贷方面,大力推进金融生态区创建,深化银政企合作,建立了中小企业应急互助基金、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资金问题,被评为江苏省首批金融生态示范县。居民存款总量苏中第一,各金融机构信贷供应充足,服务及时周到,资信良好的投资项目都能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此外,海关商检办事处、公共保税仓库已在我县获准建立。 四是服务优质高效。海安始终坚持“以诚招商、服务安商”的宗旨,严格履行对投资者的承诺。对在海投资项目,县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门式审批,确保以最快的速度予以办结。对企业生产经营涉及的供电、供水、供气、环保、消防、劳动、卫生防疫等问题,相关职能部门严守服务承诺,保证及时到位。同时,对重点项目建设实行县级机关部门挂钩服务制度,对来海投资的项目,落实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办理行政许可手续,跟踪服务项目建设全过程,直至项目全部建成投产。此外,重特大项目县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跟踪督办,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五是人居环境优美。海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卫生城市,2010年在苏中苏北地区率先建成全国生态县,目前正在全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海安社会治安良好,先后获得全国“二五”、“三五”、“四五”普法先进县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被表彰为“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县”,是全国最安全的地区之一。广大客商在海投资,完全可以舒心生活、安心工作、放心创业。

  • 江苏宿迁经济开发区

    江苏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8年11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市第一家省级经济开发区,也是与国内著名学府——东南大学合作共建的高科技工业园,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开发区位于宿迁中心城市南部,距市政府仅1.5公里,行政管辖面积118平方公里,社会人口20万,是全市最主要的政策、资本、技术和人才高地,也是宿迁中心城市的重要板块、现代化的“南部新城”。经过16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宿迁中心城市的重要板块,是一座活力四射、功能完备、宜商宜居的新城,荣获“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开发区”称号。 目前,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形成了光电、新材料、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等五大特色产业。中国饮料行业排名第一的娃哈哈集团、中国乳品行业排名第一的蒙牛集团、中国果汁行业排名第一的汇源集团、“中国饼干大王”嘉士利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汇聚国家级食品产业园;全球领先的泰源光电、亚洲塑料包装行业排名第一的金田塑业等高新技术企业领衔新兴产业园;纺织服装产业园汇集了亚洲纺织行业排名第一的恒力集团、中国织带行业排名第一的三鼎集团、中国出口服装行业排名第一的晨风集团等企业。

  • 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江苏

    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紧邻风景秀丽的西太湖和创新活力迸发的常州科教城,1996年3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1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目前规划控制面积182平方公里。 建区以来,武进高新区坚持“集聚、集约、创新、开放、生态”的发展之路,综合实力不断攀升,产城融合步伐加快,初步打造了一个规划科学、功能齐全、产业集聚、环境优美、生态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产业开发区,已经拥有17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和8家上市企业,成为常州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对外开放的主阵地,成功跻身于长三角先进开发区之列。 武进国家高新区产业特色鲜明。目前,区内已形成智能装备、节能环保及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智能装备产业实力雄厚,集聚了金石机器人、安川机器人、普利司通、爱科农机、恒轮机床、恒立油缸、新瑞重工、卡尔迈耶、柳工机械、博世力士乐等智能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形成了智能数控装备、工业机器人、农机和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和通用航空七大产品群。节能环保产业强势崛起,以半导体照明产业为主体,建立了包括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州中心)等一批重要平台,引进了顺风光电、光宝科技、晶品光电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从切片、封装、应用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升级,依托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一批电子元器件技术创新平台,重点提升和发展以光宝科技、瑞声科技为龙头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群,大力推进常州信息产业园建设,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电视、基于互联网的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业。 武进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突出。目前,已经建立起“依托科教城、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模式。截至2013年底,拥有各级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5家,成功获批95家高新技术企业、62家市级以上三站三中心,拥有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企业院士工作站、61名国家“千人计划”,先后获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江苏省半导体照明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江苏省常州半导体照明产业产学研联合创新服务平台”、“江苏省文化科技产业园”、“江苏省科技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江苏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一系列称号。

  • 江苏丰县经济开发区

    江苏-徐州-丰县

    江苏丰县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5年,其前身是徐州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起步规划11.7平方公里,远期规划可达60平方公里,于2006年5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近年来,丰县经济开发区立足于工业发展的“先导区域”和城市建设的“绿色板块”,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平台打造,力争做美环境、做优产业、做强实力,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发展步伐显著加快,连续5年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中实现进位增长,多次被授予“江苏省投资环境最佳开发区”荣誉称号。 区位优势明显。开发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七县交界处,依托丰县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形成了以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骨架,水陆并举,内联外延的交通网络,东有京沪铁路、南有陇海铁路、西有京九铁路、北有新石铁路。徐菏铁路、丰沛铁路、徐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复新河航道与微山湖连接、丰沛运河直通京杭大运河可通江达海。 功能配套完善。开发区按照“规划为纲,基础先行,新兴产业引领,生态环保立区”的发展理念,坚持高端化、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高标准建设园区。目前开发区设施配套日臻完善,产业园标准厂房、生活配套初具规模,道路、供电、排水、供汽、污水处理、通信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产业定位明确。根据产业特色和空间发展,开发区目前形成了开发区和锡丰工业园、盐化工产业园、机械铸造园、商贸物流园、电动车产业园、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光伏-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区八园”的产业格局,“电动三轮车产业集群、煤盐化工产业集群、机械铸造产业集群、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四大产业集群初步显现。 投资政策优惠。充满潜力的丰县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重点支持区,省发改委牵头的重点帮扶区,享受省级开发区的各类优惠政,尤其享受苏南、苏北共建开发区的土地优先供应、免费劳动力培训、融资倾斜、财政支持等更加灵活的优惠政策。项目签订后还可享受开发区设立的入区项目建设扶持资金及税费奖励等优惠政策。 服务优质到位。开发区坚持“让投资创业者满意”的服务理念,对投资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和“保姆式”的服务。对于属于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项目或对丰县经济发展起到支柱性、带动性作用的项目,开发区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理方式为企业服务。

  • 浙江东阳经济开发区

    浙江

    浙江东阳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9月,1994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5年12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开发区面积1 8.5平方公里(包括长松岗工业功能区8.7平方公里),位于东阳、义乌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雨金高速、杭金篙高速、诸永高速入口不到1公里;至宁波港,70公里、温州港250公里、上海港330公里。 东阳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是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2008年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进行体制调整,整合提升后开发区行政区域面积202平方公里,托管白云、江北、六石三个街道办事处,下辖以产业集聚为核心方向的城北工业新区、以专业市场群为核心方向的白云商贸园区及以总部经济、城市建设为核心方向的江北高新产业园区三个园区。   城北工业新区成立于08年3月,规划开发建设面积33平方公里,现有37家企业竣工投产,23家企业正在建设中,下半年15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即将入园,年底将动工建设。新区在建的四大重点区块是:   一是建筑业总部基地。建筑业总部基地聚集了建筑大企业、大集团,第一期在迎宾大道以西、广福路以南,规划用地77亩,13家企业已入场开工建设;第二期在迎宾大道以东、广福路以南下卢小区拆迁地块,规划用地约150亩;第三期在迎宾大道以东、广福路以北,规划用地100-200亩。   二是华店功能区。华店功能区首期规划2平方公里,定位为以纺织、工艺品为主的轻工业基地和高品位住宅配套区,陆光正、黄晓明等工艺美术大师的创作室就放在这一区域。   三是长松岗功能区。长松岗功能区规划8.7平方公里,自2004年开始筹划开发,2007年真正开始大开发。核心开发区块3平方公里,其中一期1500亩,水、电、通讯、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二期1200亩,2011年已完成路网建设;三期1300亩已基本完成土地征用工作。   四是木雕产业基地。为了发展壮大传统木雕产业,根据“功能互补,组团发展”的思路,我们在白云建木雕城的基础上,开发了木雕产业基地,木雕产业基地位于长松岗功能区东边,首期开发1032亩,由“三区、三中心、一园”组成,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正全速推进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

    浙江

    吴兴以“工业立区”为战略,已形成以新型纺织、新型建材、金属制品、机械电子为支柱,通信器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相应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集聚了全市重要的规模企业群和品牌企业群,拥有美欣达、栋梁、金洲、珍贝、佳雪等国内驰名商标和名牌企业;此外,三一重工、上海新长宁集团、上海实业等知名大企业已落户吴兴创业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中国童装名镇织里镇的童装产业拥有国内25%以上的市场份额,拥有童装和棉坯布两大市场,是全国最大童装产销基地和棉坯布集散中心。 目前吴兴主要打造的投资平台有位于东部新区内的欧盟工业园、科技创业园、童装产业园和位于埭溪工业功能区内的“机械电器专业区”。 东部新区是浙江省省级开发区,是吴兴区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城乡发展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要平台,湖州中心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块,涉及八里店、环渚、织里3个乡镇,总面积183平方公里,已规划90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区46平方公里、织里片区32平方公里、环渚片区8.3平方公里、吴兴食品加工园3.7平方公里。中心区近期实施28.3平方公里,已累计完成投入60亿元,区域内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完备,形成了织里童装、八里店金属制品、环渚纺织机械等特色产业和西山景区、八里店社区等商贸旅游居住区块。 日渐完善的投资环境,蓬勃发展的产业经济,还有吴兴人一贯坚持的开放理念及一流服务,吴兴一定是您投资兴业的最佳选择。

  • 宁波望春工业园区

    浙江

    为省级工业园区,同时又是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宁波分中心,省级生态化建设与改造示范园区,省创新型工业园区,鄞州区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园区总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首期核心开发面积7平方公里,以建设科技型生态工业园区为发展目标,主要引进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通过7年来开发建设,园区已成为鄞西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了日本伊藤忠、三井不动产、美国AOI、台湾光磊科技、兵科院、杉杉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落户园区,至2008年底,累计引进各类项目53个,其中外资项目18个,协议外资2.2亿美元,实到1.5亿美元,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7个;引进内资企业35家,总投资16.5亿元人民币。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4.7亿元,利润4.1亿元,各主要经济指标均表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园区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基础设施配套严格按照“九通一平”的标准进行实施,大配套有全市环网供水系统、污水处理厂、用天然气作为原料的热电厂、独立的110KV变电所,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已陆续建成,周边学校、医院、宾馆、商场、住宅等配套齐全。园区目前有全区规模最大,面积6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器,为入园企业提供物流专业服务的空港物流中心,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的政策配套的栎社保税物流中心。 园区的科技型产业已有较好的基础。电子信息和新材料新能源两大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底,企业数量所占比重已达45.1%,产值比重为55%,销售比重为54%,成为园区经济的半壁江山。科技水平逐年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达42%,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

  • 安徽潜山经济开发区

    安徽

    潜山经济开发区是一个以发展工业为主,集工贸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开发区。2002年11月19日经省政府批准设立,2006年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享有县级管理权限,总规划面积10.84平方公里;2013年7月25日,省政府正式批准潜山经济开发区扩区,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由10.84平方公里扩大至21.25平方公里(至2030年)。到2013年年底,全区建成面积12.89平方公里,签约入区项目187个,合同总投资106亿元。2013年实现总产值150.24亿元,工业产值130.42亿元,规模企业产值110.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18.8%、20.2%;实现进出口总额3500万美元,入库税金2.36亿元,同比增长22%和17.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25亿元,同比增长18.6%。初步形成了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  一、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开发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发达。开发区地处皖西南中心,紧邻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的潜山县老城区,背倚自然风光雄奇灵秀的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105、318国道纵横穿过区中,沪蓉高速和东香高速一纵一横紧紧擦区而过,又有合九铁路贯穿。距离长江安庆港和民航天柱山机场只有40分钟车程。开发区距离合肥、南京、武汉、南昌四大省会城市均在3小时交通圈内。开发区与潜山县老城区紧紧相连,环境优美,设施配套齐备,功能完善,既是投资兴业的首选,又是居家休闲的理想之地。   二、园区平台建设夯实。11年来,开发区累计投资15亿元,用于道路、供电、供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七通一平”。目前,“六纵六横”的主干路网覆盖全区,总长40多公里,铺设各类管线近30公里,建有110千伏潜山变电所、35千伏无人值守箱式变电所、日产5万吨污水处理厂,高标准建设了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开发区基础设施功能齐全、辐射带动力强,基本实现了“建一片、绿一片、亮一片、成一片”的目标,为入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三、招商政策优惠灵活。凡在我区投资兴办企业,除享受国家关于中部崛起有关优惠政策、关于老少边穷地区有关优惠政策、关于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优惠政策、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有关优惠政策和其他符合国家法律、政策规定的优惠政策之外,还享受:入区新办工业企业,自取得第一笔收入起,六年内企业所得税缴纳的县级留成部分实行全额奖励;缴纳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连续三年予以全额奖励;且按项目可研报告和合同如期投产的,分别按一定额度一次性给予奖励;落户我区的新办工业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除上交县以上部分之外实行零收费;对重大工业项目,经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批准后,实行“一事一议”。 四、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围绕四大支柱产业,按照“功能分区、产业集聚”的原则,大力实施“一区多园”战略,区内轴承工业园、汽车零部件工业园、机电机械工业园、纺织服装工业园、彭岭化工工业园等五大特色产业园区雏形基本形成。利用便捷的交通条件、优惠的引资政策,采取各种招商办法,先后吸引韩国、马来西亚、香港以及浙江、广东、海南、上海、江苏等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兴业,陆续新引新上浙江恒科机械、精科大马力拖拉机、雄风塑业、宏宇棉业等一批特大新高好项目,并成功实现了与国内500强企业的携手合作 五、服务发展环境优良。开发区建立了投资审批一条龙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和项目投产后经常性服务体系,并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着力营造“勤政、廉洁、务实、高效”行政环境,全心全意为投资者提供周到、热情、快捷的服务。努力做到让投资商在开发区放心投资、安心生产、放手赚钱。

  • 安徽东至香隅化工产业园区

    安徽

    2006年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此设立安徽东至香隅化工园,为省级开发区,也是安徽省的专业化工园区,主导产业为精细化工。2007年12月省发改委批准安徽东至香隅化工园为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优越的区位 便捷的交通 丰富的资源 园区位于安徽省东至县香隅镇境内,距东至县城25公里,到上海510公里,杭州380公里,南京300公里,武汉350公里,南昌、合肥250公里,黄山180公里,九华山150公里,庐山100公里。园区紧临铜九铁路,穿园而过的S327省道把园区与沿江高速、昌(南昌)九(九江)景(景德镇)高速、G206线、G318线联接起来,规划建设中的济广高速(济南到广州)、东九高速(东至到九江)在园区交汇互通。长江黄金水道建有5000吨级码头泊位两个,危化品专用码头1个,年吞吐量150万吨 ,形成了公、铁、水路运输的立体交通格局。 园区化工资源,园内年产18万吨硝酸和10万吨合成氨的华泰化工公司及周边地区的安庆石化、九江石化、铜陵石化等大型化工企业可为入园厂家提供多种丰富的基础化工原料。 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 园区按10平方公里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按20平方公里作建设性控制。规划区分为硝基化工、农药化工、医药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品等区块,并规划有仓储、科技研发、机械维修、政务中心、后勤服务等功能区。遵循“集约、统一、共享、高效”的原则,将符合各功能区特征要求的项目,集中建设,统一规划,共享资源,构筑平台、招商引资、扩大规模。体现“产品项目、公用工程设施、物流传输、环境保护、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的思想,建设一流现代化工业园区。 园区现已拉开框架面积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41家,总投资63.8亿元,主导产品有硝酸、合成氨、医药和农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产值233亿元。 园区建有1座日供水能力7.2万吨的水厂,1座 110千伏变电站和3座 35千伏变电站,每小时供热能力100吨,日处理5000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经投入运营。园区公用码头、铁路专用线专用站、固废处置中心、污水处理扩规工程、集中供热三期项目正在加紧规划建设中,园区承载大项目的能力日益提升。按县城规模调整园区所在地香隅镇城镇总体规划,提升建设档次,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超常规的手段,迅速把香隅镇打造成园区的后花园, 建成园区后勤保障服务区、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为园区的持续发展和被拆迁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坚持与绿色同行 着力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绿色园区理念,符合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学要求,节约资源、降低消耗、降低成本,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尽量保留规划区内天然河流水系、自然景观,保护周围区域生态环境。大力植树种草,建设环境优美、绿色环保的化工园区。

  • 安徽宣州工业园区

    安徽

    宣州工业园区由宣州经济开发区原东区、区粮食产业园和木材加工园整合而成,规划总面积为6.42平方公里。园区位于宣城市区东郊,并与双桥物流园区相连,北临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宣杭铁路,西依104省道与皖赣铁路。毗邻苏浙沪,离上海、杭州、苏州等大中城市均在200公里左右,离南京禄口机场、黄山机场各150公里,距即将开工建设的芜宣机场仅25公里,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园区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配套及服务环境日趋完善。目前园区初步形成的主要产业有:机械装备、金属材料深加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木器制造。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博瑞特热能设备有限公司、建林数控、乾坤回转支承、东方铜业、东方希望、婉饰琳家纺、绒艺纺织、大贯纤维、悦华食品、华兴食品、林峰木业等。

  • 安徽南陵工业园区

    安徽

    芜湖南陵工业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按照"一区多园"的模式,建设符合本地产业结构、各具特色的经济园区,在坚持"一区多园"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服装制鞋为特色产业,逐步完善区内的产业链,形成产业群。   工业区内基础设施按道路、供电、给水、排水、通讯及场地平整的"五通一平"的标准建设,主干道与国、省道相连,宽60米,次干道宽40米,呈纵横分布;电信、有线电视线路沿主次干道在地下铺设,为企业提供完备的信息接口;给排水管网沿主次干道铺设,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用电来自华东电网,区内有110KV变电所一座,可确保企业用电。目前基础设施投资达8530万元,开发面积已达2.08平方公里,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企业入区落户后,就可非常方便地动工兴建厂房等基础设施。   芜湖南陵工业区以服装制鞋为特色产业,产业优势明显。劳动力资源丰富,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设有纺织专业,是培养纺织专业人才学院之一,且纺织行业为芜湖市传统产业,拥有大批纺织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优越的投资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还吸引了芜湖阪神制衣公司、沪千人造板制造有限公司、上海良力电动工具制造有限公司、芜湖鲁班工业园、芜湖中新沙船沙泵制造有限公司、顺荣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韩国材炅楮笔纸有限公司、韩国德云医用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慈溪织造印染有限公司、安徽南陵圣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芜湖杜发医用敷料有限公司、南陵德天旅游发展总公司、亚夏汽车集团公司项目、南陵烟草物流配送中心、康奇药业药品配送中心等15户企业落户工业区

  • 安徽霍邱经济开发区

    安徽

    霍邱经济开发区位于霍邱县西北部,北临淮河,西与河南省相邻。其前身是霍邱县铁矿工业园区;2003年5月,成立霍邱县铁矿局;2006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安徽霍邱经济开发区,同年7月份,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属省级开发区。霍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协助县委、县政府服务、管理、开发霍邱铁矿资源,致力于矿冶经济发展。开发区设管委会、党工委、纪工委,管委会下设6个二级机构,其中有综合办、规划建设办、招商办、财经办、社会事务管理局和经济发展局;县直部门在开发区设置6个派出机构,分别是行政管理综合执法分局、国土资源管理分局、矿区治安办公室(矿区治安警察大队)、安监局驻铁矿监管办公室、司法所和检察室。开发区以矿冶经济为主导,涉矿面积300平方公里,开发区面积41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人。区内共有9个大中型铁矿床和诸多磁异常点,已探明储量25亿吨,远景储量35亿吨以上,居全国第五、华东第一,为国内少有的优质矿山。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发区迈上了健康快速发展轨道,矿冶经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自2002年启动铁矿开发以来,开发区围绕矿冶经济发展,已入驻矿山企业16家,分别是大昌、开发、金安、兴达、环山、刘塘坊、富凯、金日盛、金德信、索伊、庆发、张庄、三维、范桥、周集和刘矿业公司,设计总采选规模突破5000万吨?年,全部达产后,年产优质铁精粉1500万吨以上,目前已投产矿山企业8家。300万吨钢厂已于2013年3月6日为国家发改委核准,一期用地4800亩,预计2014年6月可全部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122亿元。 为推进开发区快速发展,2009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与发展意见》,建立了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前,开发区基础设施得以加强,修建矿区道路近35公里,建设110kv变电站3座,220kv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9座,淮河矿区专用码头通江达海,阜六高速、阜六铁路贯穿开发区。 霍邱经济开发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生产铁精粉1800万吨,实现产值300亿元,上缴税收36亿元,为霍邱夺得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进入全市发展第一方阵作出了重大贡献,开发区力争在未来3-5年,申报为国家级开发区。

  • 安徽颍上工业园区

    安徽

    安徽颍上工业园区位于颍城东部,控制性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目前一、二期7.5平方公里已基本建成。区内设置商服区、服装纺织工业区、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区,机械工业区、电子及高新技术专业区。 安徽颍上工业园区[1] 是200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园区融工业、商贸为一体,是颍上县城副中心级工业新区、安徽省重点工业园区之一。 工业园区的投资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园区交通畅达,102、224省道在此纵横交汇,合淮阜高速公路由园区入颍到城,园区码头可通江达海,半个小时市级经济圈、1.5小时省级经济圈和5小时“长三角”核心圈在颍上工业园得以完美显现。 二是资源优势,农副产品丰富,是全国产粮百强县之一;我县地下煤储量达100亿吨,年产煤各达800万吨的刘庄矿和谢桥矿为亚洲开采之最;水资源丰富,发展工业有可靠的水源保证;具备建立煤化工、轻工、食品基地的理想投资环境。 三是政策优势,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颍上县促进外来投资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尤其在土地征用、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鼓励政策,为园区的规划发展、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氛围。 四是服务优势,园区管委会成立了一办三局,各司其责,做好服务。简化审批程序,提供全方位、零距离服务。

  • 安徽界首工业园区

    安徽

    安徽界首工业园区是经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审核通过、省人民政府2006年2月批准的省级开发区。是界首市委、市政府为振兴界首工业,重塑界首辉煌而着力规划的现代新型工业园,规划工业用地8.0平方公里。园区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性”园区为目标,规划有食品、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六大产业加工区。同时配套建设产品检测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学校、医院、车站、码头和居民小区。园区完成了控制性详规规划和园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园区于2005年5月开工建设,已建成面积2.5平方公里。新建人民东路、胜利路、沧沟路、振华路等7.1公里;供水、排水、排污管道已投入使用,日处理5万吨的界首污水处理厂和3.5KVA变电所座落在园区;移动、联通、电信等数字通讯宽带互联网已与国际、国内联网运行。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企业入驻所需的“五通一平”要求。 园区坚持“环境引资,项目立园”的发展理念,开启行改审批“绿色通道”,积极帮助入园企业完成土地审批、建设审批、环境审批、工商注册、企业准入审批和税务登记等手续,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提供高效、快速、便捷、廉洁的“保姆式”“一站式”全过程服务。 为推动园区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界首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相应保障措施,竭力为投资者创造优惠的政策环境,优良的基础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全社会形成了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塑造了稳定、开放、文明、高效的界首形象。

  • 安徽蚌埠工业园区

    安徽

    蚌埠工业园区位于淮河北岸307省道两侧,东行300米向南经朝阳大桥即达市区,与老城区隔河相望,西接合徐高速公路入口和206国道,向北距蚌宁高速公路入口3公里。工业园区交通便捷,地理条件优越,为众多企业创造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 蚌埠工业园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工业园。蚌埠市2005至2020年重点发展的工业基地,是蚌埠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皖北地区具有广阔的辐射空间。园区已完成3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十一五”期间将实施二期3平方公里的开发,建成区实现水、电、路、宽带网等“七通一平”,具备完善的建设与生产条件和产业配套功能。园区已入驻企业71家,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企业50家,省外投资企业26家,合同引进资金28亿元,2007年底可实现投产企业60家,其中规模企业31家。蚌埠工业园是提升蚌埠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在中部崛起中的牵动作用,完善城市工业经济产业调整的平台,是蚌埠市实施“东向发展” 战略的载体,是省“861”计划和市“3461”工程承载基地,是安徽省中小企业集聚区,是蚌埠市重点发展的工业区。 园区已形成汽车零配件、电子、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园区内全民创业园、淮上再就业园已形成机械加工、包装、印刷等全民创业基地,已进驻小企业20余家。

  • 安徽利辛工业园区

    安徽

    安徽利辛工业园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园区位于县城西北部3公里处,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 利辛工业园[1] 位于县城西北部3公里处,省道S308线横贯其中,紧临界阜蚌高速公路、商阜高速公路、京九铁路、阜阳飞机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 200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建设工业园,使利辛工业园步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园区道路达到10公里,在园区范围内形成了“四横三纵”道路网,在5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五通一平”。园区已建成区3平方公里,有51家企业入园,35家企业已投产,现有职工2000多人。 2009年底,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46.8%;上缴税金719万元,比上年增长9.27%。入园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亿元。园区规模企业达到17家,比上年增长41.67%。引进外资20.5万美元。初步形成了汽车改装产业、服饰产业、农副产品产业、纱门筛网、绿色光源五大产业集群。 利辛工业园把“一切困难留给工业园、一切便利让给投资商”作为园区的最高宗旨,并庄严承诺:对入园项目提供“一条龙”服务,以优良的服务环境吸纳更多的项目、更多的企业入园发展。

共 252 页

提交选址计划

*

需求分类

土地

厂房

仓库

写字楼

注册公司&税收优惠

商铺&品牌拓展

其他

*

意向区域

添加
*

计划描述

展开详细资料可匹配到更精准的载体和更优惠的政策

企业名称

企业地区

注册资本

万元

预计产值

万元
提交